音樂劇《太陽照進山窩窩》通過對田根生的刻畫,突出了扶貧先扶志、扶智的主題,從精神根源上對扶貧問題進行了深入挖掘。
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復排的成功,再一次揭示:只有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當代文化有機結合,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創作出經得起歷史考驗、為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經典作品。
音樂劇《牦牛革命》借助戲劇、音樂、舞蹈、舞臺美術、燈光效果等多種呈現方式、藝術手段,把中國工農紅軍這段艱苦卓絕的歷程呈現在舞臺上,大氣磅礴,震撼魂魄。
只有真正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腳踩堅實的大地,扎根火熱的實踐,用心用情用功為人民書寫、為時代放歌,才能“破圈”而行,唱響新時代主旋律的最強音。
歌劇《紅船》的每一句歌詞、每一個音符,都在努力表達歷史車輪開進新時代的那一聲轟隆隆巨響,都在努力描述朝陽噴薄欲出的那一刻的莊嚴畫面,都在努力抒發今人回眸百年艱難與夢想的無盡感戴……
舞劇《五星出東方》最突出的藝術創新點,在于運用舞蹈想象力去激活深埋于邊疆考古遺物中的那些鮮活故事,實現考古學與舞蹈藝術之間的想象力遇合。
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從黃沙中重見天日,千年前西域的時空之門也被叩響——舞劇《五星出東方》正是由此拉開帷幕,在大漠漫卷的風沙中,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的成員們與觀眾一起走進了遙遠的歷史現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十年,是中國舞劇從成熟期邁向高原期的一個重要節點,舞劇藝術創作和市場運作開始邁入規?;l展階段,舞劇藝術也成為舞臺演出市場最為亮眼的一個藝術門類。
對于讓侵略者聽起來會“心驚肉跳”的《地雷戰》,如何訴諸以視覺感知為主的舞劇藝術,我是心存狐疑更是情系“蝶變”的——我相信主創們會讓我們“看”到怒吼出人們戰爭正義之聲的“地雷”!
10月26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舞蹈家協會指導,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舞臺藝術專業委員會、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山東藝術學院共同主辦,山東藝術學院承辦的“2021舞蹈評論‘長清論壇’暨青年舞評人才研習班”在山東濟南開幕。
當代舞劇《五星出東方》向首都觀眾奉獻了一部“用文物講故事”的舞劇佳作,被廣大觀眾譽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盛大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