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話劇院的話劇《今夜星辰》既是一曲對中國知識分子無私獻身祖國科學事業與教育事業的英雄壯舉的贊歌, 又是一首質樸無華的散文詩。
昆曲不分傳統與當代,演的是人的靈魂、情感、精神。靈魂、情感、精神是不分朝代的。應該在不斷淬煉中得到升華,在涅槃中不斷再生,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如此背景和趨勢下,作為處于圈內核心位置的一個頗具特色與潛力的文化品牌,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可為觀眾呈現什么樣的作品、為戲曲貢獻什么樣的審美、為上海展示什么樣的文化景觀,令人充滿期待。
《古瑁軒劇譚》的編者鈕鏢年雖耄耋,心系梨園傳承,多年以來努力收集前賢文獻、爬剔梳理,做了大量案頭工作,使其珠玉出匣、光輝奪目。
創作者注重從民族藝術資源中尋找創作靈感,以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創造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嶄新的藝術形式,彰顯東方美學的卓越性和獨特性,開創文化融通、文明互鑒的美好前景。
屬于核潛艇制造的那片深海,本來是距普通人千里之外的秘密海洋,但話劇《深?!穮s通過那個圓拱形核潛艇艙體為橫坐標,以黃旭華的心路歷程為縱坐標,一步步深潛,為觀眾細描出一位共和國無名英雄的動人樣貌。
少數民族戲曲劇種的發展狀態關乎中華民族文化的安全存續,少數民族戲曲劇種的長效發展關乎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的締造、維系與進步,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不能沒有少數民族戲曲藝術的存在與發展。
這體現了人生幸福追求的一個道理:世道再變、世事再變、生活再變,人的真情不變、生活的底蘊不變、幸福的內涵不變。這就是西安話劇院《長安第二碗》帶給我的觀感和心悟。
顏全毅的戲曲顯示出作家貼近傳統、貼近本體,同時不排斥實驗、不排斥時尚的創作理念,而《一錢太守》《救風塵》一直演出于浙江草臺,這都顯示出他對于戲曲的藝術堅守和藝術創作態度。
沒有高談闊論,沒有口號宣教,這種對人物“袪魅”的寫法反而更打動人心,他們的成功離不開那個破舊立新的時代,他們努力與時代發展同向而行,正因如此,他們是“時代楷?!?,是時代中的楷模,更是時代造就的楷模。
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釗》用一次精彩的創作實踐回答了上述問題:堅守人民立場,擁抱時代精神,讓傳統的京劇舞臺煥發出嶄新的活力,讓新京劇的殷殷風雷再次崛起于藝術的曠野,才是廣大京劇愛好者和觀眾的眾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