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惠民諧劇”作為有志于全面傳揚諧劇藝術的地方文化品牌,能夠在諧劇的創演實踐中“兩條腿走路”,使其戲劇型和曲藝型的兩種節目形態都能夠得以傳承和發展,并且相映成趣、相映生輝,進而超越諧劇“姓戲”“姓曲”的觀念爭論,推動諧劇藝術的全面繁榮。
《戰·無硝煙》不僅在藝術上對中篇評彈作了很好的承繼,而且在選材上作了有突破意義的嘗試,在呈現時則作了審慎、適度的創新,殊為可喜。
《紅軍故事》編創時逾三年,歷經“評彈組曲”“評彈情景組曲”的階段性演進,以蘇州評彈為藝術載體,融合現代舞臺藝術元素,其創作中的諸多努力對于古老蘇州評弾的傳承創新形成頗多啟示。
帶著南粵曲藝工作者的滿腔熱血,“向黨報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曲藝節目展演廣東專場《粵韻牡丹綻芳菲》于7月30日在北京喜劇院正式獻演。
雜技劇《戰上?!芬酝捌瑸楣适滤{本,從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動作場面與表現段落,將雜技與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實現了“劇與藝”的藝術創新。
近年來魔術的發展更多的與藝術相結合,一方面深度開掘本體,表現物質的奇妙變化;一方面橫向拓展融合,展示魔術師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本次魔術大賽的獲獎作品也體現了這種兩翼之間的多元態勢。
作為行業建設中起主導作用的專業性人民團體和廣大曲藝工作者之家的中國曲藝家協會,擔負起了探索曲藝高等教育、推進曲藝學科建設的使命和責任,進行了許多富有開創性、實效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