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創刊的《中國文藝評論》月刊在2018年共發刊12期,合計170篇理論評論文章?;乜?a href="http://www.shopchanluu2012.com/content/details87_49232.html">2018年總篇目(點擊查看)?!吨袊乃囋u論》月刊每期封二封三封四都有藝術作品全彩印呈,中國文藝評論網特集納推送2018年四封推薦的美術、書法和攝影作品,文末留言互動有驚喜哦~
【美術作品】
(第一期) 野趣圖(中國畫)/潘公凱
(第一期) 夜曲(版畫)/王琦
(第二期) 牧羊圖(中國畫)/周昌谷
(第三期) 玉簪花(油畫)/徐悲鴻?
徐悲鴻的油畫作品既有歐洲古典油畫嚴謹的結構,也有印象派對光、色的表現手法。不過,他的作品與西方油畫有明顯的區別,體現出寧靜、含蓄、優雅的東方意韻,流露著中國人細膩豐富的情感世界。這幅《玉簪花》頗具古雅清新氣韻,整個畫面充盈著沉穩內斂深邃的綠意,幾朵白花帶著些微寂然的敏感,結合1943年的創作時代背景,能細品出作者家國的憂思,但又不傷感、不氣餒,畫面充盈著不刻意的自尊和風骨。這樣的美不是驚心動魄的,像宋代花卉小品,能夠潛入觀畫者心底最隱蔽的角落,讓人過目難忘。正值中國美術館、徐悲鴻紀念館主辦的“民族與時代——徐悲鴻主題創作大展”展覽之際,我們再審視其作品,將徐悲鴻藝術思想與作品中呈現的民族與時代的關系,予以新的解讀與闡釋,對今后的美術創作具有積極意義。
?。栮枺?/span>
(第三期)侯集村的秋天(水墨畫)/楊小民?
若是從文人畫傳統的觀點來解讀楊小民的作品,觀賞者可能很難欣賞到我們這一代年輕畫家的新思想和新態度。走進這些畫作,微弱的心臟可能會感受到他們的皮膚被一把粗糙的掃帚突然劃了一下。另一方面,除非是慣于“解讀”中國傳統畫作的人,他可能不能理解多樣化的生命形態,正是這些各種各樣的形態使得每一幅作品富有生氣。
楊小民的作品中有些畫作是由濃厚的筆墨和模糊的飛白輝映而成,飛白是用焦枯的宿墨,或是用濕墨畫出濃淡相間的筆墨,創造出或深或淺的整體錯覺。事實上,楊小民的所有作品都在與我們分享生機與繁茂。畫中的每一筆都蘊藏著生機,畫出了歡欣,畫出了音樂,畫出了舞蹈。有時候,我們必須在描繪生氣勃勃的草木的蒼勁筆墨中試圖去辨別不明顯的外形,因為人、動物抑或是草木,萬物皆在分享生活的樂趣。我們能夠愉悅地發現構成同一幅圖畫的全部:鄉村生活、力量、歡樂、大地本身。
(徐小虎)
(第四期) 宗炳臥游筆意(水墨畫)/郭不
(第五期) 浣花溪圖(中國畫)/廖勤儉
(第六期) 傾斜的地平線(油畫)/吳威
步入現代社會的中國,人們日益面臨著精神世界現代性轉型和重構的難題,探索當代人精神心理的存在感,或許成為中國藝術當代性的核心與本質。這便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青年一代寫實油畫家日益深刻地意識到藝術擺脫表象描繪的重要意義。一方面,他們熱衷于油畫的再現性,對歐洲古典主義追求的高貴與單純癡心不改,充滿了激情與留戀;另一方面,他們不甘于對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表象的描繪,從而促使他們通過視覺具象來探索和完成對現代社會人們精神心理的深沉表達。
吳威有著對于古典寫實油畫的追慕,作品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當代圖像表征。從古典塑造到當代圖像的演變,揭示的不只是畫家個體視覺經驗被當代集體圖像經驗的改變,而且這種圖像經驗中所隱藏的文化寓意與社會戲劇,也都至少具有透視的“被看”和鏡像的“自觀”這兩種形態,當代社會對于人的存在感的體驗、對于人的生命意志的現實也便不可避免地夾在這兩者之間,這與其說是真實的存在,毋寧說是存在的幻覺。吳威在他的作品里不斷地向人們重構著現實世界的這種心理體驗。
?。ㄉ休x)
(第六期) 白馬秋風圖(古建彩繪) 攝影并文/余思
鳳山古戲樓小記
暮春時節,塞外風輕,細雨染綠,野鳥亂鳴,雜花漫谷,云飛泉涌。與友人游壩上,過其故地豐寧鳳山小鎮,尋掛爐燒餅風味,訪郭小川故居,小街一角偶遇雍正年間戲樓。樓有上中下三層,牌樓道觀布列于前,保存完整,規制非凡。余繞樓數匝,觸摸凝視,懷古思人,心馳神遠。壁間一畫,生氣鮮活,蒼遠厚樸,似有“白馬秋風塞上”之意。畫中老者,胡人裝束,沉雄粗礪,雙眸清明而深邃,坦誠而神秘,灼灼射人心田。友人指曰:此處鬼怪傳說很多,離奇故事也很多。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后,這里已很少演戲,而是成了歷次運動的集會場所,開群眾大會,公審犯人,批斗游街,聚散沉浮,詭譎變幻,七八十年間不知上演了多少歷史活劇。如今真戲假戲都不唱了,戲臺成了文物,劇中人漸漸遠去,一切都將淹沒于歷史塵埃之中。余聞言,感嘆唏噓,回眸凝視畫中人,驀然窺得那眼神中另有幾分深意,似乎在說:這里發生的一切,我都看到,都知道,我想說,但我不能說,也說不出。
回京后,遍詢此畫原委,不得其詳。有的說來自三國,有的說來自聊齋,還有的說和西域佛教傳播有關。困惑越來越多,歷史的圖景也越來越模糊混沌,只有那雙眼睛在我朦朧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澄澈了。
(第七期) 仿明嘉靖五彩魚藻紋罐/黃云鵬
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原物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五彩瓷器因色彩繁多,燒制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嘉靖朝五彩瓷瑰麗雄奇,冠絕一時。五彩魚藻紋蓋罐堪稱嘉靖御制五彩瓷巔峰之作,它構圖飽滿,裝飾繁密,以魚紋為主角,所見諸魚鱗鰭清晰,飄逸靈動,極具神采。魚兒與水藻的空間分布自然,罐身八尾,罐蓋四尾,共計十二尾,象征“月月有余”。畫法古拙,色彩濃艷而高貴。仿古瓷貴能以假亂真。五彩魚藻紋罐魚身底色為黃色,黃色上覆蓋了一層紅色,這種獨特的“黃上紅”釉彩套疊工藝,須用不同溫度反復燒制方成,在燒制過程中溫度控制不好,黃色將把紅色吃掉,或兩色混于一起。此工藝失傳近400年。199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再現嘉靖五彩“黃上紅”工藝,提供館藏資料給黃云鵬予以復制。黃云鵬率團隊攻堅克難,用古法還原“黃上紅”工藝。這件仿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罐,是黃云鵬2012年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制瓷)代表性傳承人的參評作品?;趯糯赡?、釉、料配方的科學檢測分析,以及對傳統制作工藝、紋樣、筆意的深入研究和體悟,以原配料、原工藝制作。青花呈色純正、釉面青透,五彩色澤明快、層次均勻,紋樣運筆生動流暢、逼真傳神,重現了這件御瓷精品的迷人風采。
?。ㄈ~青)
(第八期) 秋思(中國畫)/白浪
(第八期) 秋陽(油畫)/劉解先
(第八期) 雪鄉(中國畫)/王艷華
(第九期) 野隱好讀上古書(中國畫)/徐鼎一
(第九期) 高原陽光 (油畫)/權堅
(第十期) 溪山深處(中國畫)/蔡亮
(第十一期) 云歸處(中國畫)/朱雅梅
(第十一期) 仙人掌(中國畫)/常沙娜
(第十二期) 晴鶴圖(中國畫)/孫其峰
孫其峰先生出生于1920年1月,讀者拿到這本刊物時他已經到了期頤之年,此幅《晴鶴圖》作于96歲。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有詩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與柳宗元并稱“劉柳”,但性格迥然不同,同樣宦途不順,柳宗元悲悲切切,中年夭折;劉禹錫開朗豁達,不屈不撓。其詩歌也一改大歷、貞元詩人襟度,氣象開朗疏闊,昂揚向上。這首《秋詞》頗能代表劉禹錫的詩風,詩中表達的豁達精神尤能鼓舞后人。此畫根據詩意創作,著力在“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意境,白鶴亮翅,沖天而上,云海萬里,蒼茫遼闊,不僅生動地再現了詩情,也展現了先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人生境界,令人心馳神往。
?。栮枺?/span>
【書法作品】
(第二期) 元稹詩句/崔偉
(第三期) 繆氏子《賦新月》/徐文勇
釋文: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
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唐代繆氏子賦新月詩一首 甲午秋 文勇
(第四期) 小留試看七言聯/劉相陽
(第五期) 《道德經》節選/謝季筠
書法是超越具象的東方哲學精神和藝術精神的境界體現,是靈魂與心像妙不可言的詩章。謝季筠先生諸體工用多變,濟成厥美,此作觀之逸筆草草、率性天然,頗具風神凜冽、電掣鴻飛之勢,品之則“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正所謂“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睘槿说挠H和謙恭與為書的自信狂放構成了他的品格,從陋巷寒舍到書法殿堂的堅強掘進,書寫著他櫛風沐雨、篳路藍縷的歷史傳承。
?。ò啄?/span>
(第六期) 為萬世開太平/于右任
“為萬世開太平”為于右任先生的夙愿,也是他書寫最多的字句。語出北宋關學大儒張載的《張子語錄·中》,所表達的是儒家學者的永恒政治理想,于右任即是有此高蹈理想與責任擔當的踐行者。1948年,于右任和李宗仁、孫科、程潛競選副總統,把此句寫了兩千余幅,遍贈國大代表。力抗其他競選者的金條攻勢,只可惜,紙條干不過金條,遺憾落選。逃到臺灣的大員們都沒想到,時至今日,紙條的價錢遠遠高于金條(目前于右任作品拍賣平均單價超過46萬元,最高價747.5萬元)。此幅“為萬世開太平”信馬由韁但合于法度,線條簡潔老辣,體勢灑脫跌宕,將厚實的魏體功夫帶入草書之中,碑帖結合,每一個字筆畫簡易而能首尾相應、渾然一體,充分體現出雄豪古樸、沖淡天然的雍容趣味。作品以書傳道,以字含情,承載民族氣節,抒懷家國情懷,值得后人細探、玩味。
?。栮枺?/span>
(第七期) 朱熹《春日》/劉藝
釋文: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春日》戊寅新正 實子劉藝
(第十期) 江上帖/蘇軾
《江上帖》又稱《邂逅帖》,是蘇軾臨終前三個月寫給友人的信札。與一般書家漸至老境而筆意蒼涼的風格不同,蘇軾晚年的書法筆力雄勁,英氣逼人,依舊躍動著某種青春般浪漫飄逸的氣息。作者歷盡坎坷而不頹唐,文風暢達,起承轉合,意脈貫通,顯示出心靈上的從容自信。而與文風一致的是章法上錯落有致,自然揮灑,毫無雕琢矯情之處。全文五十余字,形式短小,卻如完整的樂章氣勢奔騰,富有韻律感。整個布局雅正俊朗,而某些字如“邂”“逅”“懷”“弟”與“不”“已”“人”“下”等,則與全篇形成濃淡、大小、粗細上的鮮明對比,顯示出東坡藝術上一貫的自然俏皮的審美趣味。
?。ǜ档辣颍?/span>
(第十二期) 千巖萬壑/孫其峰
南朝劉宋學者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顧長康從山陰還,人問山川之美,顧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蒸霞蔚?!鄙疥幖唇裾憬B興,即東晉時期的會稽。西晉滅亡,北方世族大量南遷,相當一部分集中聚居在會稽地區,其中就包括王羲之、謝安等人。顧愷之出身孫吳世家,人稱“畫絕、才絕、癡絕”。會稽及新安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浙江與皖南地區集中了江南地區最秀美的山川。世族南遷至此,優美的自然風光極大地刺激了士族文人對山水之美的欣賞與感受,山水詩由此興起,山水畫也因之產生。顧愷之對山陰山水之美的形容極其簡潔生動,很好地傳達出了山陰山水之美的精神內涵,成為千古名句。這件作品書寫于丙戌年,即2006年,孫其峰先生已經86歲,而老筆紛披,氣象渾厚,已臻化境,至可寶貴。
(三桂)
【攝影作品】
(第一期) 當雄草原的秋天/張守國
(第二期) 鄉思/佟偉元
(第四期) 泉(攝影并詩)/貢嘎嘉措
傳說,
大山深處的泉,
總和另一個世界相連;
傳說,
兩三歲孩子的眼,
總能看到鬼怪神仙。
你看,
這高原上的一汪清泉,
澄澈得讓世間的一切無處躲閃。
雪山雪蓮,
大河冰川,
白云舒卷,
飛鳥往還。
還有你!
當你和她凝視的那一瞬間,
仿佛沿著一條幽邃的通道,
從這個世界的邊緣,
觸碰到另一個世界的門環。
(第五期) 遠方/鄧鵬飛
回望與懷想
那些美好的時光,
不要為她的逝去而憂傷。
或許她還在那個地方,
或許她已飄到了遠方。
不要那么多回望,
也不要那么多幻想,
堅定地前行,
是唯一的希望。
只要你走得足夠深,足夠遠,足夠長,
你一定會來到她身旁。
穿越了歲月風霜,
你會覺得,
她還是那個樣,
但又不全是那個樣。
(思瀾)
(第七期) 高原杜鵑/程莉
冰雪林中是我家,
春來清氣吐寒葩。
待到高原晴暖日,
漫山紅紫賽朝霞。
?。ㄋ紴懀?/span>
(第九期) 海螺溝紅石灘/張新建
(第十期) 葦鶯和杜鵑/閑人老張
“布谷,布谷”,伴隨著杜鵑一聲聲清新悠遠的歌唱,春天,一天一天地走了;夏天,一天一天地來了。池塘里的水越漲越滿,岸邊的蘆葦也越長越高,彌望著一片田田潤潤的新綠。葦鶯在葦塘深處把三根葦子扎在一起,在上面搭起窩,開始孵蛋育雛了。杜鵑這些日子一直在不遠處高高的白楊樹尖上,朝這里張望,早已把這一切看在眼里。她瞅準葦鶯出去的一個時機,迅速飛過來,叼起一只蛋,扔到窩外,然后把自己的蛋下到窩里。葦鶯回來了,沒有發現什么異樣,繼續孵蛋。小鳥出殼了,葦鶯叼來昆蟲,把小杜鵑當作自己的孩子一起喂養。小鳥出窩了,在樹枝葦叢中啁啾跳躍,葦鶯還在辛辛苦苦地喂養著已長得比自己大很多的小杜鵑。大杜鵑則在附近一邊閑游歌唱,一邊看著自己的孩子在葦鶯的喂養下漸漸長大。
“戛戛急,戛戛急”,伴隨著葦鶯一聲聲清脆急促的啼鳴,夏天,一天一天地走了;秋天,一天一天地來了,小杜鵑羽翼漸漸豐滿??纯茨巷w的日子差不多了,大杜鵑又找準一個時機,飛過來把小杜鵑領走,一起飛向遠方。
“命哇,命哇”,伴隨著知了一聲聲清徹婉轉的呼喊,葦鶯一邊在日漸枯黃的葦塘邊,尋找著哺育了一個夏天的“孩子”,一邊不停地向人們訴說著池塘邊的光陰故事。
(思瀾)
(第十一期) 天國牡丹(攝影作品)/王昆峰
從那重巒疊嶂的花瓣兒,自然聯想到宇宙的浩渺和世界的寬廣,感受到了天風海山的萬千氣象。她是云錦霞裳的華貴,也是眾芳飄后的異香;是澹蕩韶光的悠然,也是風起紅飛的惆悵;是紅顏裊煙的相聚,也是夢繞欄干的衷腸;是偏得東風的幸運,也是泣斷幽魂的悲傷;是云想衣裳的期盼,也是點破朝霞的希望?;ò陜洪g流下融化的雪水,神秘的星辰高懸在我們頭上。正是因為有了這藝術的牡丹,作者擁有了整個審美世界,實現了審美精神的高揚。
?。ò啄?/span>
(第十二期) 雪山幽禽(攝影并詩)/貢嘎嘉措
餐英啄雪棲云崖,
沐風浴露嘯霜華。
人間炎涼不到我,
仙山處處可安家。
歡迎留言您喜歡的雜志(兩期),附微評~
微評質優和點贊高人氣的前十位,我們將于1月15日公布,贈予您想要的兩期雜志哦!
喜迎新春,邂逅“最美期刊”!
延伸閱讀:
《中國文藝評論》榮膺2018刊博會“中國最美期刊”,快來圍觀
主辦單位: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 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
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建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資助項目
中國文藝評論網
“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藝評中國”新華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