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引導創作  推出精品  提高審美  引領風尚

主辦方: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

雜志郵箱 新媒體郵箱
首頁>中國評協>《中國文藝評論》>編讀往來>正文

《中國文藝評論》2020年總目錄來了

2021-01-25 閱讀: 來源:《中國文藝評論》 作者:《中國文藝評論》編輯部 收藏

  本刊特稿

  【第1期】

  ■繼承與發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觀——2019中國文藝評論峰會發言摘登

  【第3期】

  ■作為中華美學精神生成基因的詩學元素/張晶

  ■批評的即時感與歷史感——對青年批評家的矚望/汪涌豪

  【第5期】

  ■當代中國文藝評論的跨性品格/王一川

  ■中西聲樂藝術的融通與回歸——兼論西洋美聲唱法如何演繹中國作品/孫媛媛

  【第7期】

  ■技藝視角下中華傳統藝術的當代傳承/王廷信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特質及創新性發展/袁濟喜

  【第9期】

  ■努力開創新時代文藝評論事業新局面/李屹

  【第10期】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筆談

  ■“兩創”方略的堅實基礎、實踐路徑、理想境界/仲呈祥

  ■新時代文藝中國精神表現途徑初議/蔣述卓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的當代意義/路侃

  ■論當下文藝的“人民性”/向云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藝作品的精神支柱/張德祥

  【第12期】

  ■抗疫文藝實踐的基本特點及其對文藝評論的深刻啟示/煒熠

  專題策劃

  【第1期】——中國文藝2019(一)

  ■2019戲曲:前行在回歸本體之路上/傅謹

  ■2019電視?。含F實題材亮點紛呈/戴清 張鈺錚

  【第2期】——中國文藝2019(二)

  ■2019話?。撼恋砼c奮起/宋寶珍 尤里

  ■2019電影:產業回歸理性,藝術質量提升/趙衛防

  ■2019美術:歷史回望與時代創造/尚輝

  ■2019歌?。憾嘣L貌下的時代底色/張萌

  ■2019舞蹈:與現實對話/仝妍

  【第3期】——新文藝現象及批評研究

  ■論微評對大眾文化的影響/顧春芳

  ■文藝類短視頻:自我審美和大眾歡娛/王志 賈媛媛

  ■網絡文學:再次面向現實/許苗苗

  ■媒介變遷與文藝批評的面貌/朱曉軍

  【第4期】——時代精神與藝術表達

  ■培根鑄魂:文藝的社會功能與實現路徑/路侃

  ■文學如何應對時代大考/劉瓊

  ■電視劇表達時代精神的美學經驗/陳友軍

  ■藝術表達時代精神的四重維度/王海龍

  【第5期】——戰“疫”文藝

  ■點亮英雄主義的文學之燈/傅道彬

  ■戰“疫”網絡展與當代書法發展的若干思考/葉培貴

  ■武漢外賣騎手戰“疫”微博的審美體驗/鄧韻娜

  【第6期】——典型人物與文藝創作

  ■刻畫新人形象 樹立時代典型/陸貴山

  ■塑造典型人物是新時代文學的重要選擇/毛宣國

  ■為當代戲曲典型人物注入新審美觀/羅松

  ■社會轉型中的個體迷失與回歸想象——重讀寧瀛導演的“北京三部曲”/路春艷 張雁飛

  ■新時代英模劇的典型形象塑造/李躍森

  【第7期】——傳統藝術精神與當代呈現

  ■中國戲曲傳統精神如何應對時代挑戰/趙建新

  ■中華曲藝如何再創時代新經典/鮑震培

  ■民間文藝如何在融媒體語境下自我重塑/毛巧暉

  【第8期】——弘揚和傳承中華美育精神

  ■做美的“布道者”:以書法美育實踐為例/陳振濂

  ■繼承傳統,發展具有當代意義的美育/高建平

  ■中華美育精神在文明碰撞中的“再創造”/王杰 高曉芳

  ■大美:中華美育精神的意趣內涵和重要向度/金雅

  ■人民性、審美性和情感性:新時代文藝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內在要求/宋修見

  【第9期】——脫貧攻堅主題文藝創作評析

  ■脫貧攻堅主題電影:爭做文化扶貧的排頭兵/饒曙光 蘭健華

  ■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國家大事的時代表達/李朝全

  【第10期】——文藝評論家研究

  ■尋蹤覓跡,終得真諦——試論田本相及其曹禺戲劇研究/宋寶珍

  ■“民族化”與“現代化”的淬煉——以1949年前張庚先生為考察對象/張之薇

  ■中西新舊 自成一格——論鄭正秋的劇評實踐及特色/李菁

  【第11期】——音樂的力量

  ■音樂家應把國家關切放到創作中心/葉小鋼

  ■超疏離態聽覺審美場的創生——抗疫主題音樂印象與地緣美學密碼/王一川

  ■為“戰疫”貢獻音樂的力量/韓新安

  ■讓抗疫歌曲成為一場“馳援”/康偉

  【第12期】——文藝家研究

  ■宏闊融通 延展文脈——王朝聞文藝評論特色初探/李昌菊

  ■歐洲美聲唱法的中國理路——以應尚能的音樂實踐與理論探索為例/張紅霞

  特別關注

  【第11期】——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錦”秀山河:國慶片《我和我的家鄉》的類型突破與創新/胡智鋒 徐梁

  ■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多體裁、跨媒介與互文性特色/戴清

  ■以寓莊于諧的喜劇手法拓展主旋律電影表達空間 /鄧凱 陳佳冉

  理論探索

  【第1期】

  ■1977-1988舞蹈藝術自律思潮的三次爭鳴及影響/任文惠

  ■構建面向“美好”的生活美學范式——以新世紀以來中國城市電影為例/林瑋

  ■回歸心性,篤守晉法:論明中期書論之意象觀/田婧媛

  【第2期】

  ■陶身體劇場的當代舞蹈藝術特質和文化內涵 /張延杰

  【第3期】

  ■文藝評論話語建設的學術基礎/張伯江

  ■波蘭尼“兩種覺知論”對音樂表演的啟示/姜珊珊

  ■試論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個體呈現/陳靜

  【第4期】

  ■當代新媒體藝術的特征及發展趨勢——從英國“特納獎”說起/李新 靳秋蕊

  ■音樂的符號轉換與意義生成——論埃羅 ? 塔拉斯蒂音樂符號學理論的內涵與視角/馬圓瑞

  【第5期】

  ■藝術圖像研究的學科屬性和美學特征/田川流

  ■瑪克辛 ? 格林的美育思想及啟示/鄭江梅子

  【第6期】

  ■戰“疫”文藝的題材選擇與藝術呈現/黃中駿

  ■中國特色藝術學理論體系及學科的建設路徑/夏燕靖

  ■中國城市文學中的第三空間/蘇喜慶

  【第7期】

  ■“電影工業美學”爭鳴的理論價值/陳旭光 李立

  ■網絡文學終將突破審美認知的同溫層/胡疆鋒 須文蔚

  ■新時期以來長篇小說結構類型及演變邏輯/劉霞云

  【第8期】

  ■《紅樓夢》藝術美學中的佛道文化/楊歡

  ■身體立象表意:戲曲表演的審美要義/黃暾煒

  【第9期】

  ■論音樂中的模仿/王次炤

  ■夕陽黃昏里的陳寅恪/傅道彬

  ■街舞理論在中國/鄧佑玲 于港

  【第10期】

  ■論中國油畫的審美品格與當代性特征——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作品展談起/馮民生

  ■從“遺形之物”到“非遺寵兒”——“傳統戲”價值的時代重構/梁曉萍

  【第11期】

  ■匠作之喻與中國詩學批評/潘天波

  ■柏拉圖“劇場政制”論與諸藝術的統一性——基于藝術學科視角的歷史考察/孫曉霞

  【第12期】

  ■意象經營意境生/胡經之

  ■民族復興之志的藝術表達——從新中國美術之路談起/呂品田

  ■近年來國產影片中歷史記憶的倫理表達/陳曉云

電影《唐山大地震》劇照

  藝海雜談

  【第1期】

  ■如何看待“展廳書法”與廳壁傳統/楊頻

  ■從《小森食光》到《小森林》:論漫畫跨媒介呈現策略及啟示/蔣勵

  ■鞏義石窟寺北朝造像題記字體的嬗變/何冰

  ■論鐘增亞中國畫創作的多元探索/胡良桂

  ■網絡文學批評發展滯后及對策/桫欏

  【第2期】

  ■論詩畫融通的兒童美育/王新

  ■“劇”“曲”本應兩相宜——王仁杰創作轉向之得失管窺 /吳韓嫻

  ■“80后”書法群體創作審美取向及實踐探索/楊勇

  【第4期】

  ■從“國展”看新時期“傳統書法”的審美取向/李洪智 高淑燕

  ■電影改編:借用還是生發?/蘇妮娜

  ■從媒介融合到文化融合:網絡文藝的發展路徑/鄭煥釗

  ■中國繪畫現代轉型的路徑/黃禾青

  【第5期】

  ■新時代需要怎樣的現實主義戲劇/王長安

  ■中國鄉村的文學在地書寫——評“鄉村志”系列作品/張麗軍 范伊寧

  【第6期】

  ■東方審美精神的安然之境——從散文集《陰翳禮贊》談起/李超德

  ■共享理念的熒屏表達——試論電視劇弘揚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薛晉文

  ■畫里青山便是家——淺析陳子莊山水畫的藝術特色/楊羽 楊必位

  【第8期】

  ■多元化格局下文藝批評的主要類型/周星 姜丹

  ■華語電影“系列片”的跨境敘事模式/齊偉 張紅斐

  ■新世紀歷史題材紀錄片的藝術魅力/王鋒 李國興

  ■讓鋼琴講好 “中國話”和“地方話”——以音樂會《彈?楚》為例/金荻

  【第9期】

  ■論沈從文小說連環畫改編的詩性建構/趙樹勤 路詩瀅

  ■中國體育電影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析/唐鈺龍 陳亦新 張帥

  ■技術革命與影像理論的異變/東門楊

  ■從《第二琵琶協奏曲》管窺趙季平的文化擔當/尚媚

  【第10期】

  ■類型化轉向與現實主義回歸:談懸疑電影的發展態勢及其問題/邱振剛

  ■中國早期類型電影的創新探索及啟示:以武俠神怪電影為例/趙春曉

  ■喜劇電影音樂探析——以寧浩“瘋狂”三部曲為例 /陳倩

  ■講述當下中國故事的方法——從劉詩偉長篇小說形式美學談起/李雪梅

  【第11期】

  ■古調仙聲:廣東漢劇藝術家李仙花的旦行表演藝術/王馗

  ■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的“京味兒”/吳明娣 梅松松

  ■新科技視域下藝術的場景化呈現與審美轉向/彭渤

  ■美在細節——從傳統戲曲與古裝影視劇服裝設計談起/俞儉

  【第12期】

  ■新媒體文藝批評之特質與淵源——以“貼吧批評”為例/劉巍 王瑋

  ■淺談當代中國小提琴音樂的發展脈絡與文化特征/賈曉程

  ■民營美術館的公共價值與發展策略管窺/李盡沙 張瑜

  作品評析

  【第1期】

  ■都市情感劇的藝術探索及話題建構——從電視劇《都挺好》說開去/李勇強

  【第9期】

  ■權力迷境里的警世之喻——論張平長篇小說《重新生活》/馮祉艾

  【第10期】

  ■愛之悲喜 生之離殤——《K-英國情人》敘述節奏探析/唐莉

  【第11期】

  ■龍門陣里的人性深度敘事——評馬識途《夜譚續記》/李明泉 肖雅心

  ■影像中的中華文化——評電影《地久天長》/高永亮

  【第12期】

  ■輪回的困境之力——評王斐南歌劇《奧菲歐》/杜瑩

  ■影像記錄中的“技—憶”留存——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綜述片/杜彬 彭慧媛


  行業建設

  【第8期】中國曲協在行業建設中的主導作用研究/曲奇力


  人物研究

  【第7期】

  ■沈鵬人文思想的藝術實踐及影響/陸祖鶴

  ■李澤厚音樂美學思想的三大范疇/韓璐


  境外之鏡

  【第2期】

  ■諾瓦利斯對“詩化世界”的構建/方奕

  【第5期】

  ■論史詩《埃涅阿斯紀》中的多元世界/丁瑤

  【第12期】

  ■王羲之與達?芬奇:兩個中西美術傳統的象征/[意]畢羅(Pietro De Laurentis)


  序跋與書評

  【第1期】

  ■后現代主義在中國將走向何方——評《后現代主義思潮與中國新時期小說》/楊守森

  【第2期】

  ■現代詩的獨特言說——評《現代詩:接受響應論》/戢桂榮 任毅

  【第4期】

  ■當代文藝發展中的制度經驗——評《當代中國文藝政策發展史》/羅宗宇


  創作談

  【第3期】柯軍:昆曲不分傳統和當代/采訪人:張之薇

《余韻》劇照

  學術綜述

  【第4期】

  ■當代美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第八屆國際馬克思主義美學論壇”會議綜述/秦瑩瑩

  【第5期】

  ■中國藝術理論的現代性建構——2019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年會綜述/張蘭芳


  名家專訪

  【第1期】徜徉于藝術的自由之境——訪文化名家劉斯奮先生/采訪人:易文翔

劉斯奮

  【第2期】文學翻譯的使命與跨域功能——訪翻譯家文潔若/采訪人:吳江濤

文潔若

  【第3期】自信自尊復自否 學古學今更學新——訪戲曲音樂家時白林/采訪人:馮冬

時白林

  【第4期】創造藝術的“自己”——訪舞蹈家趙汝蘅/采訪人:唐坤

趙汝蘅

  【第5期】只有山歌敬親人——訪表演藝術家黃婉秋 /采訪人:李彬彬

黃婉秋

  【第6期】深耕與體悟中夯實中國美學之基——訪美學家皮朝綱/采訪人:林琳

皮朝綱

  【第7期】以情為伴 珠滿玉盤——訪琵琶演奏家王惠然 /采訪人:魏薇

王惠然

  【第8期】新時代美學的生態關懷與中國立場——訪美學家曾繁仁/采訪人:胡友峰

曾繁仁

  【第9期】戲曲要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訪戲曲理論評論家郭漢城/采訪人:陳曦

郭漢城

  【第10期】盈虛有數 歌之哭之——訪美術評論家水天中 /采訪人:李振偉

水天中

  【第11期】從新時期到新時代的美學與文論研究之路——訪美學家朱立元/采訪人:李鈞

朱立元

  【第12期】保護民間文化 傳承中華根脈——訪民間文藝理論家劉魁立/采訪人:侯仰軍 劉勍

劉魁立


  簽發:徐粵春

  審核:胡一峰

  美編:木子

  網編:韋英俏


  ☆本刊所發文章的稿酬和數字化著作權使用費已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給付。新媒體轉載《中國文藝評論》雜志文章電子版及“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眾號所選載文章,需經允許。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來源《中國文藝評論》及期數。(點擊取得書面授權


  延伸閱讀:

  中國文藝評論網·《中國文藝評論》

  《中國文藝評論》雜志征稿和征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啟事

  喜訊 | 《中國文藝評論》晉身C擴

  《中國文藝評論》2019年總目錄來了

  《中國文藝評論》2018年總目錄來了,先睹為快!

  《中國文藝評論》2018年四封美術書法攝影作品欣賞




  • 中國文藝評論網

  • “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 “藝評中國”新華號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麻豆放荡AV|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