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引導創作  推出精品  提高審美  引領風尚

主辦方: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

雜志郵箱 新媒體郵箱
首頁>中國評協>《中國文藝評論》>其他>正文

元宇宙問題和元宇宙文藝(夏烈)

2022-03-09 閱讀: 來源:《中國文藝評論》 作者:夏烈 收藏

【編者按】在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中,“元宇宙”以年末爆款姿態占據一席,也因此,2021年被稱作“元宇宙元年”,但“元宇宙”一詞并非今天才出現,它源于1992年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在全民熱議元宇宙、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當下,我們嘗試把這個從文藝界走出來的熱詞“接回家”,回歸文藝領域,用文藝評論的方式客觀理性地進行辨析。本期“藝見”以“元宇宙與文藝新空間”為主題,特約不同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從文藝出發,以多維視角共同探討元宇宙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并期待未來文藝發展的新空間更加廣闊多彩。

元宇宙問題和元宇宙文藝

2021年,“元宇宙”(Metaverse)在國際資本與新科技、互聯網公司中熱度驟升,尤其是10月28日扎克伯格將Facebook正式更名為Meta并發布他所謂的元宇宙計劃,可謂一時之大手筆,迅速點燃了全球關注度,“元宇宙”一詞全面“破圈”,人人爭談元宇宙。2021年因此不能免俗,依照這些年無數個新概念的元年那樣,被冠以“元宇宙元年”。

元宇宙,是個極富文學性的詞匯。這不止因為它源出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或者我們提及它時總會拿《頭號玩家》《黑客帝國》這樣的關于虛擬世界的影片來作比方,而是更為根源性的——它與所有文藝作品一樣,來自人類文明的一種基礎能力和動力:想象。無論是扎克伯格,還是不少作出反思的哲學家,都是想象著這樣一個文學的敘事性的未來場景,施加自己的言論,展開自己的行動。換言之,文藝或者說想象一直以來是人類進化(造物之謎)中的一類特殊能力,它以“造虛”的形態,對現實物理世界及其人類行為、心理有所好奇、記錄、模仿、影響與超越,它承擔著可能性和未來性的功能、價值,并在某一天實現反轉,真實印證儒勒?凡爾納所言的“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將它實現”。

想象力,因此是一種實有的人的基礎力量,它與實踐全面交互,建構著人類歷史的發展,無論社會制度、科學技術還是文化、文藝的創造。它本身就是“元”。在這個意義上,元宇宙的提出并不新鮮,在偉大的人類典籍和宗教、神話之中,類似的想象力宇宙不在少數,并通過人類的群體生活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既然元宇宙式的想象可以轉化為現實空間下的制度、技術、組織、信仰、觀念、文藝等等,那么它當然也可以轉生為經濟,帶來社會經濟模式至少是一類經濟形態的轉型升級。如果從這個時代的全球發展來看,很多新概念以科技之名提出來,但背后都是經濟的目的及商業資本集團在起作用;而其中,常常會交織著跨界于文藝(創意和娛樂)的痕跡,這一次,更是直接征用了科幻文學的概念。

電影《頭號玩家》劇照

應該說,元宇宙所依賴的諸多技術在當前都有新的突破、應用與整合的可能,這一點刺激催生了商業資本集團傾注于此。AR、VR、XR、社交網絡、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5G等的發展,至今需要有更加富有整合性的、大投入低成本的運用,元宇宙的想象世界恰好把這些技術與發展需求包攬殆盡。大量的新科技延伸了人類的器官和官能,但起始之初只能應用于少數專業場景,這肯定不是掌控它們的資本集團的最終目的。對于商業而言,擴大技術的應用場景,從專業背景中將之解放為大眾乃至全人類的商品,才是魚和熊掌兼得的宏圖偉業。元宇宙為Meta、微軟、蘋果、谷歌、索尼以至于同步入場的中資企業如字節跳動、百度等鋪就了一張想象力的藍圖,并在當前階段的競爭中保留了合作共贏的巨大空間。

然而也因此,對于元宇宙的憂思或者批判必然來自于這樣一些重點:

一、作為想象力經濟的“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關系。元宇宙企圖將人類的未來生活寄托于各種技術構成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控制論與神經機械學)即其數碼化之中,借用烏托邦化了的元宇宙以及一套有關它美好、便利的修辭,策略性地忽略了人與自然空間的疏離和線下生活的本真性問題。其實我們很清楚,元宇宙就是模仿“造物”和“創世”原理,用人的當前技術再造一個“次元”,通過網絡經濟的新經濟規則等卷入海量用戶,使之全面“物化”和基建化。這中間存在著進步與增殖的內涵,但歸根結底其所描述與允諾的圖景跟現實生活、現實人生的奮斗及其嚴肅性是有脫節的,亦非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那個“世界”(次元)。

也是在類似的意義層面,網絡上流傳著一個劉慈欣的觀點:“人類的未來要么走向星際文明,要么常年沉迷在VR的虛擬世界中,如果人類在走向太空文明之前就實現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這將是一場災難”,“元宇宙將是整個人類文明的一次內卷,而內卷的封閉系統的熵值總歸要趨于最大,所以元宇宙最后就是引導人類走向死路一條”——那么,“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不但不是未來,也不應該是未來”。固然劉慈欣的邏輯推論是個徹底的反對論和悲觀論,將之作為星際文明的非此即彼的對立面來講也許是絕對了,但無疑是對元宇宙來臨的嚴肅思考和批評力。

二、元宇宙的公地私用或者說公地“資”用。元宇宙重新喚起了部分人群對于互聯網創始之初的理想想象,那就是去中心化和自由飛地。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之中沉浸體驗新的生命感,眾籌式為元宇宙添磚加瓦,自由地生產內容,通過區塊鏈確權擁有數字財產和數字遺產。理論上講,我們在元宇宙中所花費的時間、所創造的藝術和關系,當然還有你在游戲中購買的土地和皮膚,都應該算作個人的財富,但我們很可能在生產關系上僅僅是在為資本家打工,接受他們游戲規則的剝削。除了投資人、元宇宙理論家馬修?鮑爾認為的數據權力、數據安全、極端化、假信息和平臺權力這五個基本問題尚無法解決外,更重要的則是齊澤克在《論元宇宙》中指出的:“公地——平臺(我們進行社會交往和互動的空間)——被私有化,這使我們這些平臺的使用者成為農奴,向公地的所有者——我們的封建領主——交付租金”,他由此認為,元宇宙中,現代性所取得的公共空間正在消亡,人類將體驗到怪異的后資本主義特征的“企業新封建主義”。這無疑是深刻的,也警惕著我們大踏步邁入元宇宙文藝時的思想自覺和主體自覺。

三、元宇宙文藝必然產生,我們要設計什么樣的元宇宙文藝。元宇宙一旦落地并付諸更多實用,就渴望更多的元宇宙內容、元宇宙文藝、元宇宙產品,其所提供的“技術+藝術”的方法手段也超乎傳統文藝的限制,產生巨大的誘惑。與此前的網絡文藝一樣,它呈現出這個時代新型文藝的諸多特點,比如:技術性和設備化、文藝與產業緊密捆綁、社交屬性和平臺屬性、視覺感覺元素至上……構成其整套的資本生產的邏輯。是文藝被征用,還是文藝介入元宇宙,終究要靠人們的藝術自覺、文化自覺、價值觀自覺。換言之,人學和人論是我們進入元宇宙時代的基本考問和基本倫理,也是我們開始元宇宙文藝及其評價的最終遵循。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的??萍及l展、技術革新可以帶來新的藝術表達和渲染方式,但藝術的豐盈始終有賴于生活?!绷暯娇倳浽谥袊穆撌淮?、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點擊查看)睿智地涉及了前沿技術與文藝創作、創新的關系,強調了廣闊的現實生活、人民的心聲心情才是文藝創作不竭的泉源,必須“守正”而后“創新”,確立生活和技術之間正確的“體用”關系。這也應是我們看待包括元宇宙在內的文藝新環境的基本態度。

構建元宇宙背景下的文學藝術理論,及時對元宇宙文藝作出批評,是文藝理論評論界的工作操守和崗位職責,它同樣涉及到我們在元宇宙中的話語權、標準制定和關鍵所在——人類的普遍價值。不斷加速的新型文藝借助技術和資本的合作轉場變身,我卻依然相信批評的必要,正如人文主義批評家喬治?斯坦納所言:“沒有批評,創造本身或許也會陷入沉默”。


作者:夏烈 單位: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媒學院

《中國文藝評論》2022年第2期(總第77期)

責任編輯:陶璐


☆本刊所發文章的稿酬和數字化著作權使用費已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給付。新媒體轉載《中國文藝評論》雜志文章電子版及“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眾號所選載文章,需經允許。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來源《中國文藝評論》及期數。(點擊取得書面授權

《中國文藝評論》論文投稿郵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閱讀:

藝見 | 元宇宙與文藝新空間(一)(“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喜訊 | 《中國文藝評論》晉身C擴

2021年《中國文藝評論》雜志征稿征訂啟事

《中國文藝評論》2022年第2期目錄

新時代的網絡文藝評論可以怎么做(夏烈)

電視劇《長歌行》:國漫影視改編的破題佳作(夏烈)




  • 中國文藝評論網

  • “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 “藝評中國”新華號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麻豆放荡AV|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