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褪且晃辉谛E髮W生,也曾是一位狂熱為“愛豆”投票打榜的“飯圈”中人,近日,筆者現場采訪,聽其詳述親身經歷,鋪陳圈中亂象。當前時值舉國聲討文娛圈“飯圈”亂象之際,筆者整理對話內容,予以發布,以示“飯圈”之害。 筆者:前段時間,全國“飯圈”現象很火熱,“飯圈”其中一個主要內容是集資,為什么要集資?集資用來干什么?請你講一講。 ?。停?/strong>好,縱觀這些年來的選秀比賽,我們可以看到,在總決賽中選手的得票越來越高,現在的投票數量是過去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有一個很快速的增長。我們就會想,這些選秀節目并不是全民參與,哪有那么多人參與一個關注度并不高的節目?哪里來的那么多人來為他們投票呢?票數為什么這么高呢?這其實就是集資帶來的一個結果。 因為最近幾年選秀節目越來越多,它的投票機制越來越成熟,導致競爭越來越大,粉絲們為了獲得更多的票數,就想出了集資這么一個辦法。集資就是將粉絲們的錢集中到一起,由后援會用這些錢用來買奶,買奶票,因為選秀節目通常是由一些飲品經銷商贊助播出的,平臺便設計了通過購買贊助商的指定飲品,就可以獲得投票的奶票、奶卡,因此,后援會通過集資的方式獲得大量的資金,然后集中統一購買奶票、奶卡,這樣的話就可以為自己喜歡的選手投出更多的票。 后援會組織集資活動,通過軟件將粉絲的錢集中起來除了買指定的飲品以換取奶卡、奶票,還要買號,因平臺要求進行投票,由于每個賬號每天所投票數有限制,所以還要用來購買大量的賬號。當然,粉絲集資也并非只用于投票打榜,還要為流量明星的產品沖銷量、買明星“周邊”等等,總之,“飯圈”用錢的地方不斷涌現,集資也就層出不窮。 筆者:明星“周邊”是什么東西? ?。停?/strong>所謂“周邊”就是標記有明星相關信息(比如簽名、照片、模型等)的物件,是由平臺或粉絲團隊打造訂制,面向粉絲群體進行售賣的物品。平臺會推出販賣明星“周邊”產品的APP。粉絲們通過這些app購買明星們的“周邊”。在一些app上,明星“周邊”占據了不小的市場。因為許多明星“周邊”是限量的,但需求很大,于是價格炒作得越來越高。韓娛甚至出現了一張小卡炒到了上千元的地步。有的賣家甚至不會自己出價,而是讓買家自己帶價格來,形成一種競拍的形式,以此獲得高額利潤。 筆者:粉絲怎么聽從“愛豆”后援會的安排,不斷集資? ?。停?/strong>集資活動本身具有煽動性。很多情況下集資會以“battle”的形式進行?!癇attle”是指幾家后援會通過平臺故意將兩個或者三個明星的集資活動同時進行,在規定時間內誰籌到的錢最多,誰就獲得勝利,形成PK模式。這種比賽的機制就激起了粉絲們的勝負欲,畢竟誰也不想自己家的“愛豆”輸掉。其次,在籌錢進度條下方還會有一個榜單,從高到低依次顯示粉絲的頭像和名稱,以及打錢的金額,誰打的錢越多誰就會出現在榜單前面,這引起了粉絲的攀比心理。另外,許多粉絲會曬出自己打錢數額的截圖,以此來顯擺自己,這同樣激發了粉絲們的爭強好勝之心。而后援會“粉頭”們不斷發出的“只要一杯奶茶的錢,就能送哥哥出道”“省下吃零食的錢,送愛豆出道”“哥哥在節目中這么努力,我們不能拖他的后腿”……種種煽動性的話語鼓動,一些粉絲便會失去理智,像打了雞血似的瘋狂砸錢。 筆者:你也曾經身陷其中,你也參與集資? ?。停?/strong>我當然參加集資,現在回想起來,進入那個圈子,就如同進入一個巨大的漩渦,身不由己,你總是被一股莫名的力量裹挾前行。不過,我還是相對比較理智的,集得不多。但即使絕大部分粉絲與我一樣集資金額不大,但由于圈粉基數龐大,短時間集資數百萬元是輕而易舉的事。 筆者:你是怎樣看待粉絲這種“自愿”集資行為? ?。停?/strong>飯圈集資,從表面上看,的確有粉絲的自愿性。比如有些粉絲自己有工作,有穩定的收入,他們也愿意用自己賺來的錢支持自己喜歡的明星,用他們的話來講,這些錢是“精神消費”,可以滿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他們覺得這在自己經濟承受范圍內,是自己支持偶像的心意,通過付出一些金錢,粉絲們獲得了“參與感”“奉獻感”。但是,正如我上面所說,粉絲一旦進入圈子,便會受到從眾心理、攀比心態、面子思想的影響,行為難以自控,所以很多粉絲的集資行為看似自愿,實則被迫。特別不能容忍的是一些人為了實現集資目標,竟然強迫未成年人、“學生黨”集資?!安灰脤W生黨來找理由,再怎么窮,父母再怎么不同意,一塊錢總是有的吧?”“口口聲聲說愛她,請拿出一點行動來”“××不歡迎白嫖,韓娛必須要砸錢”……用這些刺激性的語言,迫使未成年參與集資。 筆者:數月前網上曝光的一個“倒奶事件”,你是否了解?為何會如此? ?。停?/strong>這事情我們也是通過網上知道的,第一時間是感覺太不可思議,但仔細一想又覺得是當時投票機制下的一種必然結果。前面講過,為了在短期內獲得大量奶票、奶卡,后援會將集資來的錢集中采購指定乳品,由于奶卡要通過隱藏在乳品的瓶蓋內的信息掃碼而得(名曰“助力值”),所以組織者就會臨時聘請大量的閑散人員從事打開瓶蓋并進行掃碼的工作。乳品一旦打開便難以保存,而后援會要的是奶卡、奶票,乳品便由工人自行處置,在短時間內也喝不了幾瓶,所以自然就會將大量多余的乳品倒掉。 筆者:近來,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廣電總局等部門出臺一系列治理文娛領域存在的“飯圈”亂象,就“飯圈集資”的角度,你怎么看? ?。停?/strong>由集資得來的錢會由粉絲后援會掌管,但其中變數極大,經常會有收支不明確的情況,有的后援會甚至會卷錢跑路,圈中經常用所謂“海景房”的消失來影射集資款管理的混亂……種種亂象不斷引發了粉絲們的擔憂。而“倒奶事件”,可以說是“飯圈集資”亂象的極端表現,這種變味的集資投票打榜行為已經突破了社會公序良俗的底線,絕大部分粉絲也對此十分反感,引起國人的憤怒當在情理之中。因此對于國家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正常的粉絲沒有不贊成的,因為他們也苦其久也。仔細想想,集資這些行為根本沒有什么意義。通過集資創造的高額數據,只是一種“虛假繁榮”,是粉絲給自己的心理安慰。其實自己家的“愛豆”并沒有那么多人關注,自己偶像的專輯也并沒有那么高的銷量。除了粉圈內部的人,有誰會去注意那些榜單數據呢? 筆者:我想向你了解一下,這“數據女工”是個什么群體? ?。停?/strong>好,“數據女工”她們是專門的一群人,會每天為自己喜歡的愛豆進行一些打榜投票活動?;蛘呤亲龈鞣N各樣的數據在不同的軟件上為喜愛的愛豆進行一些貢獻“活躍度”,來增加愛豆的熱度和討論度?!皵祿ぁ泵刻熳鲞@些常規的活動來增加她們愛豆的熱度,另外她們也在其他軟件上進行簽到、發帖,增加她們愛豆的討論度。 “數據女工”,這是飯圈文化里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皵祿ぁ笔且粋€非常龐大的群體,以大、中學校女生或社會休閑女性居多,平時與其他粉絲沒什么區別,主要是關注一下自己愛豆的動態,轉發一些帖子,參與討論一些話題,顯得比較悠閑自在。但是,一旦活動進入投票打榜環節,她們的情緒就會被立即調動起來,參與到“做數據”的工作之中。 所謂“做數據”,就是粉絲們在各種榜單、app上進行每天的日常打卡簽到,或是在明星、愛豆的微博評論進行點贊、轉發、評論等等。如在一些平臺上,平臺會自動給每位粉絲生成一個顯示每日成長的經驗值界面。上面羅列從簽到、發貼被評論、評論帖子、轉發帖子到邀請好友關注當前等詳細的得分明細,干什么事會賺多少經驗值都是有標準顯示的,比如,評論帖子一次得1經驗值,轉發帖子一次也可得1經驗值,邀請一位好友關注可得2經驗值等等。另外下載專門的app,每天可以再領10經驗值。粉絲們每天就會為獲取更多的經驗值而不斷奔波,不斷重復一些相似的動作,稱為“做數據”。不同平臺“做數據”的方式也有不同,有些是大量發貼(只要帶有明星的名字即可)而獲得瀏覽量,截圖上報也算是完成任務。而能堅持“做數據”的絕大部分是年輕而無固定職業的女孩,所以被戲稱為“數據女工”。 筆者:什么是打榜?怎么打榜? ?。停?/strong>粉絲們將自己掙來的經驗值送給喜愛的明星或愛豆,提升他們的人氣和活躍度,使之能在與其他明星的排行榜上得以盡量靠前或領先,這個過程就被粉絲們稱為“打榜”。當然,粉絲們在長期的實戰過程中也累積了很多打榜經驗。首先在送經驗值的時段上比較考究,后援會一般會要求粉絲在榜單剛好清空刷新之后(周一的零時)集中贈送積分。再次是不能一次性將積分全部送出,據稱這樣能避免被平臺渾水摸魚吞掉數據。因此必須1分、5分、66分這樣分檔慢慢將積分送出??傊?,粉絲就通過在特定時間段內貢獻大量積分,促使明星、愛豆積分短時間快速增長來完成明星排名極速上升這一目的。 筆者:你曾經當過“數據女工”,你感覺這份“工作”如何? ?。停?/strong>我接觸選秀節目時間不長,去年上了大學后,寒假突然感覺松馳下來,有閨蜜推薦了一檔選秀節目,竟然一看就進入狀態了,有了自己pick的選手,到打榜環節時自然而然地做起了“數據女工”。開始是比較新奇,覺得通過自己的手指,能為愛豆奉獻活躍度很欣慰,隨著打榜越來越激烈、氛圍越來越濃厚、競爭越來越殘酷,就覺得“做數據”不是義務,而是一種責任,壓力就越來越大了。掙經驗值、“做數據”成為自己每天必不可少的任務。為了掙得更多的經驗值,就必須擁有更多的“料”,即轉發的內容或話題。平臺為避免惡意灌水,對轉發內容設置了關卡,不允許反復轉發“水帖”,這樣就需要有新的東西。新東西何處來,就只有不斷關注一些資深大粉的帖子,特別是非常關注“站姐”時不時發出的最新圖帖。由于對“水貼”管理相對比較嚴格,為獲得更多經驗值,粉絲們又另辟蹊徑,開辟副話題,粉絲們不用在意排名,就可以在其中發大量的水帖。當然水帖也不能隨意發,會有一定的規則。一般要求帶圖,帶tag(標簽話題),這樣也有增加明星曝光度活躍度的作用。很多粉絲對“做數據”十分敬業,通常不滿足一個帳號,還千方百計多開設賬號,這樣當一個賬號經驗值滿分后,又以其他賬號重復掙分的過程,就使得每天可得的經驗值總額會成倍增加,這樣對愛豆的貢獻越大。但是,這樣無疑是一個費力耗時的行為,那段時間我就感覺自己其他愛好的時空被大大壓縮了,但仍樂此不疲。而粉友間透露出的極端事例更多,比如一些中小學生假期作業為此荒蕪,大中學生出門時間極大減少,社交活動也大都轉到網上進行等等,甚至與家人的交流也極大減少。 筆者:外人看來這么辛苦的差事,你為何“樂此不?!?? ?。停?/strong>一方面自己有喜歡的愛豆之后,一直不斷關注其“養成”過程,覺得為其做事,送其出道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所以甘愿為其付出。另一方面的確是平臺造勢形成的被裹挾前行。平臺對每個粉絲的貢獻度也會有排名榜單,會顯示貢獻度在前一百名的粉絲,這也激勵著粉絲不斷做貢獻,我也曾經因為進入了榜單前一百名而獲得了一種“成就感”。 筆者:裹挾前行怎么理解? ?。停?/strong>比如兩支外地球隊來舉行表演賽,當地組織A、B兩家大學學生觀看,不論場上打得再激烈,觀眾席一般不會瘋狂吶喊、高聲呼叫,也不會選邊站。但當把兩個隊分別貼上標簽代表A、B兩個學校進行比賽時,觀眾席上的畫風會陡然轉變,可以說立馬陣營劃分、愛憎分明,觀眾對抗性、參與性會提升。如果再把觀眾的反應與球場上隊員的技戰術發揮水平進行關聯,那觀眾就會更加投入、更加盡力。粉絲就是如此,由旁觀者變為關注者,由關注者變參與者,由參與者進而為主導者,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功能,一步步增加自己的責任,最后根本不是榜中人的競爭,而是粉絲間的比拼。 其實“數據女工”就像是螞蟻團隊中的工蟻,每天忙忙碌碌,在虛擬的平臺上不知疲倦地,不求回報地四處奔波。但即便如此,之前還有后援會因粉絲沒有完成任務而實施懲罰措施的行為被曝光,受到大眾猛烈抨擊?!皵祿ぁ眴螐乃齻儌€人行為而言,或許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從一種社會現象而論,在我看來無疑是粉圈病態化最大的受害群體。 筆者:你在談論“數據女工”時,曾提到她們除了要掙經驗值以外,日常還要參與后援會組織的“控評”與“反黑”的行動,我想問一下什么是“控評”?什么是“反黑”? ?。停?/strong>“控評”就是粉絲們會在明星官方微博下面進行的發言或轉貼等評論活動。通常的評論就是發關于她們愛豆的名字或照片,然后號召粉絲們都去點贊,將這些帖子頂到熱贊,就達到一個“控評”的效果。主要目的是控制自己愛豆的輿論風向,確保愛豆保持高熱度的同時,不受負面評論的影響或將影響降到最低。 “反黑”也是粉絲們每天會進行的一種活動,對自己愛豆不好的言論進行舉報。所謂“黑”就是指在公共評論區(如超話)或私人空間(如自己的微博)等空間散布對明星、愛豆不利的帖子或言語的行為?!胺春凇本褪墙M織粉絲開展的對“黑”進行反擊的活動,通常是組織粉絲對“黑”賬號進行舉報,是“控評”的一種重要手段。 筆者:你具體講一講如何進行“控評”? ?。停?/strong>出于好意與對愛豆的喜愛,粉絲們會將好的言論頂到前排,不讓明星看到那些惡意言論。但漸漸的,此種好意變了味??卦u成為了顯示明星人氣的方式,誰家粉絲占領了評論區,就顯示這家粉絲控評實力強。因此還會發生斗爭,粉絲們競相在評論區里刷屏,互相攀比。 誰家控評在前排,誰家人氣就高。點贊數高的評論一般會顯示在前排,因此會號召粉絲們給這些評論點贊。除了點贊數高的評論,有些“優質”賬號也會顯示在前排。所謂“優質”賬號,是與微博博主(明星、愛豆)平時互動比較多,關系顯得比較密切的賬號,因此這些賬號“含金量”比較高,發布的評論會被推薦到前排。粉絲們往往會專門用這些賬號進行評論,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為了得到大量的“含金量”高的“優質”賬號,粉絲們會進行“養號”。就是每天到各種官方微博以及營銷號評論區互動留言,通過這種方式增加自己的活躍度,等到涉及自家愛豆的關鍵時刻,這些賬號就可以派上用場,控制評論風向。為此,網上還滋生了一些專門“養號”的人,他們并不是粉絲,只是大量地“養號”,然后將這些“優質”賬號高價賣給粉絲們使用。 以某選秀活動為例,當官方微博會發布節目的信息,選手的表演劇照等等內容后,在控評的機制下,評論區不是對節目的中肯意見建議,也不是對選手在節目中的表現情況的善意討論,而是粉絲們的毫無節制的“控評”。具體表現為評論區充斥著愛豆的美圖、愛豆的名字、為愛豆應援的話等等,當然,這些內容大都與微博內容本身無關,并且千篇一律,廢話成堆。 一句話,控評就是粉絲們一股腦兒地在自家愛豆的評論區大量發布有利或無害言論,迅速遮蔽、稀釋甚至舉報、打擊“惡意”言論的過程。 筆者:我的理解“控評”是有兩個維度,一個是正向維度,即大量發布正面、利好的言論以遮蔽、稀釋負面的言論,即“洗廣場”。另一個是負向維度,就是直接采取攻擊、舉報等措施打擊“黑”賬號,即“反黑”。 ?。停?/strong>可以這么理解。 筆者:什么是“洗廣場”?什么是“廣場體”賬號?? ?。停?/strong>這個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廣場”,就是人們在網上搜索某一明星時,展現出來的實時微博頁面就稱為“廣場”?!皬V場”中顯示的內容都是網上圍繞該明星的相關言論、圖貼等。巡查“廣場”是后援會組織開展“控評”活動、檢驗“控評”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出現在“廣場”上的賬號被稱作“廣場體”(能上廣場的體質)。一般信用度、活躍度比較高的賬號(相當于控評時“含金量”高的賬號),就容易上“廣場”。如果在“廣場”中發現“惡意”評論,后援會就會號令粉絲通過大量發帖把這些不好的評論給刷掉,使別人看不見這些負面評論,這就是“洗廣場”。由于網絡空間信息幾乎是瞬息萬變,所以“廣場”必須定期“巡邏”,一發現有不利的內容,會搜索相關賬號,然后通報給粉絲群體,開展舉報。 從我的經歷看,雖然其中也確有惡意的言論,但也不乏有的愛豆確實存在一些不好的行為被人指出,但粉絲們是容不得人們說一點壞話的,只要有不利的信息出現,他們就會通過大量的刷屏掩蓋掉這些不好的信息,這種“捂嘴”無疑是一種病態現象。 筆者:“反黑”活動如何進行? ?。停?/strong>后援會會定期公布一批發布對明星不利言論的賬號,然后號召粉絲們集中去舉報這些賬號。這些操作當然非常繁瑣,由此出現了專門的各種反黑軟件。我接觸到的APP,與微博相關聯,它擁有一鍵舉報,凈化詞條的功能。所謂一鍵舉報,即只要輕輕一點,app會自動舉報賬號,粉絲們不用手動一個一個去舉報。所謂凈化詞條,即有時候明星會出現一些黑熱搜(負面新聞),或者一些不好的話題詞條,同樣通過一次點擊,app會自動凈化這些詞條,降低詞條的熱度,使其淡出人們的視野,這個過程一般會持續十五分鐘。 當然,在開展“反黑”的同時,也會通過大量挖掘對方明星、愛豆的負面新聞,主動武裝一批“黑粉”,專門發布對方的不利信息,給對方粉絲團隊造成困擾,有時也會有一招制敵的奇效。 筆者:你對“控評”“反黑”怎樣看? ?。停?/strong>不論粉絲的初心與愿望如何,任何事情都得把握好一個度?!帮埲Α钡摹翱卦u”“反黑”,其實已經演變成不同粉絲陣營之間的攻防與傾軋,為了打壓對手,采取很多不正當的手法打探隱私,甚至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獲取“黑”材料,采取大規模的相互爆料、揭短、告密、舉報的方式,營造強大的輿論聲勢,這種做法無疑會有很多弊端,尤其是圈中有大量的中小學生,這種不正常的社會行為方式,會對他們逐漸形成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 (作者:衛洪,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重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支部書記、秘書長) ? 延伸閱讀: ? ? ?
中國文藝評論網
“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藝評中國”新華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