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出文藝評論的理論研究新步伐
——“典型理論百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屆理論委員會成立儀式在京舉辦
6月27日,“典型理論百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屆理論委員會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2021年是“典型”理論進入中國一百周年?!暗湫汀笔乾F代中國文藝理論的核心范疇之一,典型理論的百年旅行對現代中國文藝觀念與文藝評論產生了重要影響。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旨在對典型理論的內涵、典型概念與現代中國文藝觀念與批評實踐、各門類藝術中的典型人物及典型化等相關問題進行討論,由此為新時代中國文藝理論與評論的話語體系建設提供借鑒。
會議現場 攝影:王朝鶴
此次會議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屆理論委員會、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共同主辦。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出席活動并致辭。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第二屆理論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一川宣布第二屆理論委員會組織原則、委員職責與工作內容。共20位專家學者、專委會委員代表作主題交流發言,王一川教授作會議總結。
徐粵春主任致辭 攝影:韓宵宵
徐粵春在致辭中高度肯定了回顧、總結、研究和發展“典型”理論在新時代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中的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他指出,中國評協第二屆理論委員會的成立,既是歷史傳承和學術積淀,也累積了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必將推動文藝理論與評論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時,他對理論委員會今后的工作開展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把握文藝理論評論的導向性。要全面系統準確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特別是文藝評論的重要論述,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的整體性、系統性、學理性研究,把政治話語轉化為學術話語,把工作要求轉化為學術追求,不斷推動當代中國的文藝理論體系建設。第二,增強文藝理論研究的實踐性。要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從火熱的文藝實踐出發,在廣博浩瀚、生動鮮活的文藝實踐中提取新概念、歸納新特征、探索新規律,在體察、掃描、透視、把脈、診治中進行理論歸納和理論建構,不斷豐富和發展反映人民心聲、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時代文藝理論,不斷增強文藝理論的現實品格和指導價值。第三,發揮理論委員會的能動性。理論委員會是中國評協聯系文藝理論家的重要紐帶,要采取務實舉措,提高專委會服務保障水平,充分激發專委會的活力,團結聯絡廣大文藝理論家,積極開展導向性、示范性、引領性的學術活動和理論研究。
徐粵春主任、王一川教授為第二屆理論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 攝影:高逸凡
王一川教授提出要以“四方之志”、匯通“四方”資源,合力進行文藝評論行業建設。第一,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行業指導。深入理解黨和國家有關從“文藝批評”轉變為“文藝評論”的行業原則導向,以“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這16字方針為指導,積極從事文藝評論建設,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貢獻文藝評論工作者的力量。第二,以藝術門類創作制作實踐為行業基礎。這是文藝評論行業賴以發展的基本地面。各個藝術門類的藝術作品,以及相關藝術家的創作談、藝術文化產業專家的制作經驗等,都是進行文藝評論的基礎。第三,以批評學科制度建設為行業路標。來自學術界的文化批評、美學批評、文學批評、藝術批評、新聞輿論批評等批評學科可以成為文藝評論的行業鏡鑒或行業路標。第四,以思想文化資源為行業滋養。文藝評論只有自覺地以整個時代的思想文化資源來滋養自身,才能行穩致遠、不斷發展。例如“多譏往哲,喜述前非”等為代表的史學批評精神,完全可以成為今天的“批評精神”的理論滋養。
王一川教授宣布第二屆理論委員會組織原則、委員職責與工作內容 攝影:高逸凡
研討會上,特邀專家學者和專委會委員一道對“典型”歷史及其內涵、“典型”理論在中國的演變、“典型”概念與批評實踐、不同藝術門類中的典型人物、經典形象等問題展開探討和交流,為我國“典型”理論相關研究與創作實踐貢獻了多種觀點。
第二屆理論委員會秘書長唐宏峰主持成立儀式 攝影:高逸凡
一是“典型”理論的內涵及其當代拓展。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丁亞平討論了典型范疇的內涵及其在中國電影理論和創作中的擴展;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圍繞從敘事看典型展開發言;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李震討論了從藝術形象到文化符號的典型建構論;西藏大學常務副校長金永兵探討了西方思想史中的典型概念;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談到了現實主義的文體哲學與典型論的哲學基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文藝研究》雜志副主編張穎從理想主義和自然主義之爭追溯典型理論的西方淵源;深圳大學美學與文藝批評研究院副院長李健以“典型”與“形神”為中心,對中西文藝理論、美學關于藝術形象認識的差異性進行解析;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藝術學系主任郭必恒闡釋了藝術典型的具體性和普遍性;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研究員李修建論述了藝術典型與藝術經典之間的關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金浪分析了典型論的辯證法構造。
二是不同藝術門類中“典型”。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分析了美術中的典型塑造及創作手法;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院長吳冠平、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副學部長張金堯、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圍繞影視中的典型觀念展開研討;山西省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段崇軒、《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石天強討論了文學中的典型形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胡疆鋒論述了網絡文藝評論中的典型理論;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系主任唐宏峰通過近代中國的鏡像圖像來論證圖像典型的可能性,并將這種圖像典型的本質定位為一種內涵了社會結構的圖式結構。
王一川教授在會議總結中表示,理論專委會成立儀式和“典型理論百年”學術研討會同時舉行,把黨史學習落實到藝術理論史研究這一業務環節之中,體現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以及理論委員會的貫通一致的追求。在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典型論日漸式微的條件下,此次研討會的分享和交流讓我們看到了典型理論的不同景觀和已經呈現的再構型趨向。展望未來,典型理論研究還可以進一步深入:其一,把“典型”理論放到整個中國藝術理論的語境中去考察,在兼顧中國藝術理論體系中的其他理論的過程中發現典型理論的新內涵。其二,研究在“典型”的旁邊已經同時在生長的那些可以同典型形象相媲美而又不同的藝術形象。其三,研究典型范疇的規定性已經和正在出現的新內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難以化解的深刻矛盾性。典型人物一定遭遇到社會生活情境中難以化解的深刻矛盾困境,正是這些矛盾困境凸顯出社會生活中的緊張關系。二是來自觀眾層面的強烈的求解欲望,這是指觀眾中蘊藏的而又被藝術家強烈地領悟到的一種強烈的求真、求實、求是的呼喚。近現代中國人尋求被蒙蔽的真理和解放道路的求解愿望是典型范疇之所以被選擇的深層社會動因,是其背后強烈而巨大的社會沖動根源。三是公平正義性。在當代中國新的社會條件下,典型范疇也會面臨新的問題,例如,它也許會引領我們透過藝術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去尋找其中包含的社會公平正義等意義蘊藉,有助于滿足當代中國人對集體性、普遍性等價值的再度追求。典型理論研究需要邁向一個新起點。
與會專家合影 攝影:高逸凡
文字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生趙斌提供
?
附: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屆理論委員會人員名單
?
主 任:王一川??
副主任:彭 鋒 李??震?
秘書長:唐宏峰
委 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劉 瓊 李 健 李修建 吳冠平?
張 穎 張金堯 金永兵 周志強??
胡疆鋒 郭必恒 楚小慶
?
延伸閱讀:
“典型理論百年”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點燃文藝評論的藝術產業“新引擎”——中國評協第二屆藝術產業研究委員會成立儀式舉辦
中國民協成立理論評論專委會——中國評協、中國民協文藝評論聯絡協調機制啟動
中國文藝評論網
“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藝評中國”新華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