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引導創作  推出精品  提高審美  引領風尚

主辦方: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

雜志郵箱 新媒體郵箱
首頁>藝評現場>曲藝雜技>正文

《曲藝學》發刊詞:攜萬千氣象 蘊博大精深(吳文科)

2021-06-25 閱讀: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吳文科 收藏

攜萬千氣象 蘊博大精深

——《曲藝學》發刊詞

  曲藝學,顧名思義,就是有關曲藝的學問。

  《曲藝學》集刊,是為刊載交流曲藝研究學術成果而創建的專門陣地。

  這里的“曲藝”,不是在漢代典籍《禮記》的“文王世子”篇中第一次出現時所指的各種“小技能”,也不是清末至民國時期主要由“說唱變練”即說相聲、唱大鼓、變魔術、練把式等組成的包含了今之曲藝、雜技、體育、游戲等文化事象的各種“雜?!?,而是指新中國成立前后,尤其是1953年9月以來,以“中國曲藝研究會”的成立為正式標志,發展形成的獨立文化行業及所依托的藝術門類。

蘇北琴書《血奶》(圖片來源:“曲藝雜志融媒”微信公號)

  學問,是指系統的知識。不成系統的知識,就是不全面、不融通、不有機的,就是片面的、孤立的、靜止的,就是一葉障目、盲人摸象、刻舟求劍,就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隔靴搔癢,當然也就構不成真正的學問。對于曲藝的學術研究即有關曲藝的系統知識建構,因而需要客觀、具體、理性和全面、深入、專精;為了言之成理,必須持之有據;既求詳實的證據,也求充分的理據。遠離“空、疏、泛”,避免“野狐禪”,是為基本的操守。

  曲藝作為演員以本色身份采用口頭語言“說唱”敘述的綜合性表演藝術或者說藝術門類,自身的構成要素是十分豐富和多樣的。盡管不同品類的曲種,各自的具體構成要素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諸如語言、文學以及音樂、舞蹈、雜技、美術等,是其主要的構成元素。對于曲藝的本體性研究,或者說研究的具體對象亦即指向的“靶標”,也便必然地涉及和聚集到這些方面,并發展形成諸如曲藝語言學、曲本文學、曲唱音樂學、唱曲舞蹈學、曲藝雜技學、曲藝舞臺美術學和曲藝表演學等的分支學科。而曲藝作為一種社會、歷史和文化存在,說到底,屬于人的創造,是人類審美地把握世界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這使所有與曲藝相關的人、事、物、藝,都屬于曲藝學的關切對象。

  不同的研究目的,以及為著達致不同目的而探索形成的不同研究視角及方法,使得曲藝學的研究范疇和范式,豐富而又多樣。既有基礎和整體性的研究,也有應用及分支性的研究。前者包括歷史、理論、評論等,后者包括創作、表演、接受等。當然,作為一種文化存在,曲藝與地域、社會、人群、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方志學、社會學、民俗學、文化學、人類學、美學、文獻學、傳播學等的視角和方法,同樣不可或缺。對于曲藝學的建構,因而也是立體的和綜合的。

  曲藝學作為一門學問、一個學科,因而既有自身的邊際,也是開放的體系;攜萬千氣象,蘊博大精深?!氨緦W科”即“本體性”的研究之外,“跨學科”的“交叉性”研究乃至“去學科”的“融通性”考察,也都非常必要。

  曲藝也是世界性的存在。從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及其“行吟”傳演,到今天依然風行的土耳其“麥達赫”說書形式、印度的“羅摩里拉——羅摩衍那傳統表演”、巴勒斯坦的“伊卡耶”、菲律賓的“達蘭根史詩唱敘”、韓國的盤索里和日本的落語、漫才、浪曲、新內、漫談、講談、凈琉璃等,千百年來,古今中外,人類基于口頭語言的或說、或唱、或又說又唱、或似說似唱之“說唱”敘述的表演傳統從未間斷。但環視全球,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尤以中國的曲藝品類最為繁多、傳統也最深厚。不僅具有“說書”“唱曲”“諧趣”,即分別側重敘事、抒情、說理的三大審美類型,而且每個類型又分別擁有“大書”“小書”“快書”“牌子曲”“板式曲”“雜曲”和“相聲”“快板”“諧戲”等具體的品類構成。

  但是,有關曲藝的學術研究,卻因歷史和現實的種種緣故一直比較薄弱:文獻積存單薄,專業人才稀少,學術陣地缺乏,學科建設滯后,話語不夠規范,推展十分緩慢。

  為了扭轉上述局面、彌補相關缺失,給曲藝的學術研究搭建交流平臺,也給曲藝的學術積累提供沉淀容器,特編輯出版本集刊。特別是在當今海內外沒有專門刊發曲藝研究學術成果專業刊物的情況下,本集刊的編輯和出版,意義尤其獨特和重大:既是為了彌補曲藝研究長期以來缺乏學術交流公共平臺的巨大缺憾,也是為了使曲藝學的學術研究、學理建構和學科發展擁有自身相應的載體支撐。

  將本集刊的名稱直白地標示為《曲藝學》,意在藉以豎起“曲藝學”這個當今時代“冷門絕學”的學科大纛,彰顯并昭示曲藝研究的學科身份及學理追求!因為,有關方面目前頒布并實施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8年)中,在“藝術學”的學科門類之下,僅有“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和“美術學”等涉及具體藝術門類的“一級學科”,卻遺忘了“曲藝學”和“雜技學”等客觀存在著的一些藝術門類及其專門學科,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與此相應,有關部門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中,也沒有將“曲藝”和“雜技”等藝術門類的專業內容涵括進去,致使有關曲藝的本科教育和文化傳承包括學術研究,存在較大短板,處于惡性循環,亟待從政策層面加以補正和改變。

  而將此學刊的編輯和出版定位為“集刊”,除了突出專業性,也為追求兼容性。即在主要刊登原創性學術論文的同時,也轉載一些已經發表或出版的對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有重要作用和推動價值的報刊文章及專著章節;一方面延展學術交流,另一方面深化學術積淀;于豐贍集刊內涵、豐盈集刊氣質、豐滿集刊形象的同時,也豐富集刊的功用。

  事實上,對于曲藝的思考及研究,自曲藝形成之日起就已經開始存在了。那些為著提高藝術水平和傳承藝術血脈而被藝人們總結提煉出來的各種藝訣和藝諺,就是最初也最早的曲藝理論成果。只不過,此類思考及總結更多的是屬自然自發的經驗感悟,還不是自覺理性的學術操作。而將曲藝的藝術事象作為知識建構的學理性內容,納入高等學校的講堂、寫入學術研究的專著,則是從魯迅先生開始的。魯迅先生于20世紀30年代在北京大學講授“中國小說史”課程,并把古代說書及其話本對于中國白話小說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寫入了由講義整理而成的《中國小說史略》,從而使得宋元至明代的說書活動特別是講史話本,變成了學堂的知識,進入了學術的視野,魯迅先生也因此而在事實上成為現代意義上曲藝研究的開山鼻祖。為此,我們特將魯迅先生的墨跡,集作本刊的刊名,一方面感念他對曲藝學研究的開拓性貢獻,另一方面也提示并希望人文研究的相關學科特別是曲藝學研究的廣大同仁,能夠秉承魯迅先生不忽略、不漠視曲藝文化的寬闊眼界和尊重曲藝的學術情懷,繼續為曲藝學的學術發展和曲藝的藝術繁榮,積極參與,不懈努力,深鉆細研,砥礪前行!

 ?。ā肚噷W》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和中國說唱文藝學會歷經10年醞釀,聯合創辦并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我國目前唯一發表曲藝研究學術論文的專業集刊。2020年12月連續出版1至2輯。)

?

 ?。ㄗ髡撸簠俏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說唱文藝學會會長)

?

  延伸閱讀: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名單

  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吳文科)

  兩會聲音|提振鄉村傳統演藝活力 引領鄉村文化風尚(吳文科)




  • 中國文藝評論網

  • “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 “藝評中國”新華號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麻豆放荡AV|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