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如何表現社會、鄉土與時代?藝術創作的初心是什么?如何以藝術意象還原歷史與生活的溫度?這些問題歷來是不同時代、地域的藝術家共同思考與踐行的課題。2021年10月10日,“藝術為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筆者受邀參加了展覽的開幕式與學術研討會,對于展覽以“滿腔真情繪領袖”“筆墨丹青為人民”“深入生活求創作”3個部分所呈現的劉文西各時期代表作品、手稿和文獻,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劉文西先生的藝術選擇與創作之路,也啟發了筆者對于藝術創作的人民立場、藝術家如何深入生活等一系列時代命題的思考。
東方(國畫) 270×780厘米 1993年 劉文西?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的,廣大文藝工作者應“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秉承“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的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眲⑽奈飨壬乃囆g人生與創作之路,正是“藝術為人民”這一創作導向的最好注腳,以其對于黃土地的深情厚意和對于吾土吾民的貼近關注,為我們留下了生動、真切的人民形象,和以繪畫創作關注現實的方法論層面的寶貴財富。
在近現代美術史角度和中國畫創作領域,當我們提到劉文西的名字,腦海里就會浮現出幾個關鍵詞與藝術意象:黃土地、黃土畫派、領袖與人民形象、貼近生活的人物畫……1933年,劉文西出生在浙江嵊州一個名為水竹安的小山村,這里是著名的越劇之鄉,劉家也有著耕讀傳家的良好家風。17歲那年,他只身來到上海育才學校學習美術,20歲以優異成績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后的他,自從1957年第一次到陜北,便以其后一生的精力與熱情,秉持“根植黃土畫人民,表現時代出精品”的態度與志向,展開了他以人民生活、革命歷史和黃土地為題材的繪畫藝術征程。他的步履走遍了陜北26個地縣的山川土地,走訪了上千個大小村落,結交了數百個情真意切的農民朋友,兩萬余張速寫和諸多以此為參照的創作,寄托承載了他對黃土地上鄉親父老的真醇感情。
“文學藝術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的滋養,人民中有著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眲⑽奈髑橄店儽秉S土地和塬上人家,始終把陜北的二十里鋪、周家灣和四十里鋪作為體驗生活的創作基地,與當地百姓一同吃住勞作。正如他說:“我最喜愛陜北人的性格,他們不為艱難困苦而折腰,很堅強,所以我樂于生活在他們中間?!庇辛诉@樣對于生活的深入體驗后,以什么樣的繪畫方法呈現人物形象,就成為創作的重點和難點。劉文西的畫法在浙派人物畫傳統的基礎上,融合了造型與光影等元素,以筆墨藝術語言思考探索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的緊密關聯。從《祖孫四代》到《黃河子孫》《溝里人》,他成功抓住了典型形象、典型情節,同時又在其中浸透著一種時代的味道、土地的氣息。他始終在探尋的問題是,如何通過對于一個個體性的、偶然性瞬間的呈現,去承載表現一個時代的家國敘事,這也正像他在創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要“熟悉人、研造型、講筆墨、求創新”,成為他一生創作智慧的積淀和結晶。
劉文西先生畫人民的形象,也畫領袖與人民的血肉深情。從《毛主席在抗大》《毛澤東在大生產中》到《毛主席和牧羊人》《東方》等畫作,都呈現出毛澤東的形象氣概與精神內蘊,而這些都源自他對于人物形象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從這些畫作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一方面,主題性美術創作本身是理解的藝術,也是共情的藝術,而不是對于某一社會生活場景的簡單圖解,或是對于一個典型形象的刻板復述;另一方面,優秀的主題性美術作品重在對于時代溫度的還原,難在從歷史真實與客觀生活中如何以藝術表達的手段,將其提煉和還原出來,從而具有共鳴性和共情性?;仡櫴澜缋L畫史的發展,從法國的達維特、米勒、庫爾貝,到俄國的列賓、蘇里科夫、克拉姆斯柯依,無不是試圖在藝術家個體與家國集體之間建構一種共鳴與關聯,通過繪畫的圖像敘事,講述和記載社會與時代的精神圖景。這無疑也是作為畫家的劉文西所思考的課題、所具備的本領。在這一角度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經遠遠超越了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成為一個創作定律與藝術法則。在如何塑造真實形象、取舍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關系的課題上,劉文西先生以他那帶有雕塑感和精神力度的筆墨線條及其人物形象洗練清整的精神氣象,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帶著溫度的經典畫作。
從主題性美術創作本體的方法論層面,劉文西先生藝術創作的時代啟示還體現在,當下的主題性創作應注重過程性與草圖意識。在國家博物館的劉文西藝術大展中,作品《歷程》《小米香》等畫作旁邊均展出了作品的創作變形稿和思路草圖,當代美術家可從其創作草圖與過程畫稿中汲取經驗,從創作角度理解他是如何處理人物組合關系,安排畫面的圖式取舍,如何通過一個特定瞬間的圖像敘事展現一個生活情節。劉文西先生一生畫了這么多數量的作品,累積了這么多畫稿草圖,且少有重復,正是他的藝術智慧和多年勤奮創作的結晶。
深扎黃土,藝為人民。劉文西先生傾盡30年心血完成的百米長卷《黃土地的主人》,以全景視野描畫改革開放以來,陜北人民辛勤勞作、闊步奔向小康的時代畫卷。他心系黃土地,以水墨丹青贊頌陜北勞動人民的正直、淳樸、厚道、善良;新時代也同樣呼喚劉文西式的藝術家,呼喚更多具有鄉土溫度和情感飽和度的時代佳作。
?
?。ㄗ髡撸河谘?,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
延伸閱讀:
中國文藝評論網
“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藝評中國”新華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