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畫評論:評論歸評論,于創作無效?
當下,書畫評論大多被認為“評論歸評論,于創作無效”。
在書畫評論界,評論往往滯后于創作,很難有高瞻遠矚的引領能力。新世紀以來,書畫評論家對批評探索并沒有太大的熱情,輕易地卸下了有價值理念的嘗試。市場、知名度和消費者需求,成了影響書畫家如何書寫的決定性力量,真正的學理、學術評論很難有生存空間。
如今,書畫評論家大多已淪為作者與作品的鼓吹手,已沒有開拓批評視角的興趣,不再做書畫的內在闡釋,不再追蹤審美的話語,也不再和作品進行生命對話。更多時候,書畫評論已不過是另一種消費書畫的方式而已。評論的獨立品格和審美精神日漸模糊,評論的意義遭到擱置。同時評論家的身份與社會待遇使得真正有才華的評論人才大量轉向書畫創作、書畫學術史研究。這種現象與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要“發揮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總體要求有較大差距。
(圖片來源:影像中國,攝影:甘愛忠)
>>如何把握好書畫評論的方向
書畫評論要將評論方向與社會現實相合起來,要注重評論的社會價值與現實意義。書畫評論重要的素質就是要有現實的敏銳性,書畫創作在不同時代文化體制、文藝思潮、審美趣味、文化倡導、話語導向等的交錯中會形成新的問題,只有將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作為研究導向,才能真正介入現實,帶動當下創作。
視角與問題意識始終是評論家關注的兩個支點。讓書畫評論介入現實,將視域轉換到現實中,書畫評論才有可能具備一定的社會意義。將歷史的考據眼光和現實的考察視角放置在并列格局中,才是健康的評論狀態。
曾經,在各書畫報刊的編輯中分散著一批有深度的書畫評論家,他們關注正在發生、發展的書法動態,他們參與、組織、策劃書畫活動,對于當下書畫的細微變化都有著敏銳的感知。如今時代正在巨變,已經獨立的書畫評論家,仿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般進行評論,這必將迅速分裂理論與創作的關系、與現實的關系、與社會的關系。
書畫創作無不受社會環境影響,隨著社會的改變,書畫創作的技法、觀念、語言、形式、風格、審美沒有固定的歷史模式。當代書畫評論卻很大程度上將傳統視為某種不變的條例,刻舟求劍式地靜止在書畫史上——當今書畫創作,稍與傳統有些出入,就被視為數典忘祖;稍有新名詞,就被指語言不講究出處。然而,任何富有活力的評論,都要立足書畫創作自身需要和現有的資源來做判斷,尋求合理的途徑。
>>以獨特視角進行權威性書畫評論
每個評論家都應該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一種視角的誕生,必然產生一種視角的后果,而這種后果把書畫作品和讀者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也將書畫家和書畫評論家結合在一起。它激活參與批評話語閱讀的每一個生命感覺,進而共享一種視角的處境。
不同的評論視角也具有不可重復的個性特征,只有織入當代生活的傳統,立足當代書畫現狀與現場的理論,書畫評論才具有活躍的力量。
大眾常常認為只要評論主體的人格獨立與堅挺之后,評論就能確立威嚴,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如果書畫評論者沒有理解書畫與人性、文化之間復雜的精神世界,如果書畫不與當代開放情懷的文化視野相聯系,再獨立的人格也沒有高度與威嚴,因為這背后是精神的荒蕪。權威不僅僅是講真話,因為真話不一定有“真知灼見”,有一定深度的真話才有價值。書畫評論更為重要的是構建起自己富有學術品質的評論寫作,必須有批評的想象、思想、理性、精神探索、美學抱負等。書畫評論的權威性,還取決于書畫評論對現實的影響力,如果沒有對現實問題察覺和對未來的引導,將無法建構權威的意義。
>>加強文藝評論陣地和文藝評論的組織保障
從目前看,書畫評論陣地相對比較薄弱。書畫考據風潮的興起是高校學科體制下的生存策略,但幾乎很難在高校里找到樂意做書畫評論的專家,因為書畫評論不易在高校體制內生存——在高校里,書畫評論不算課題、不算成果,只是報刊的邊角料。許多高校將學術成果的考核指向各種核心期刊、各級部門的課題,從而形成了從文獻到文獻,從資料到資料,從知網的大數據分析、參考、借鑒、套用,從摘要、關鍵詞、到釋文不變的格式中形成的論文“新八股”,唯獨不在現實中查找問題,不在實踐中關切動態。
對于考據的盲從,以史為據孤立與靜止察看書法“本質”。書法考據重心放在史料、真偽、版本、年代、家族、生卒年的考證,卻沒有能力對作品與審美、技術與風格之間深入察識,就是對書法本體的一種放逐,也就很難形成現實的意義。獨立的真偽、年代的考據,如果不與整體人文境遇聯系起來,也無法具備社會價值。相對書法,美術評論類文章在報刊發表比例上有較大改觀,也使得近年來美術思潮要比書法思潮更為活躍。
只有真正落實書畫評論的組織保障工作——做好支持保障,健全激勵措施,可通過優稿優酬、特稿特酬等方式為文藝評論工作提供激勵;改進學術評價導向,推動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重要書畫評論成果納入相關科研評價體系和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制度,才能壯大文書畫評論隊伍,培養新時代書畫評論新力量。
對于當代書畫評論品質的構想與呼喚,目的在于評論要對書畫美學意蘊有深切感悟與科學闡釋,要對向美向善的人性、批評理性的沉思進行宣揚。當代書畫評論應有人生建設意識、社會使命意識以及由此凝聚而成的思想風貌,從而獲得當代書畫評論的尊嚴。
?
?。ㄗ髡撸憾畼s,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
延伸閱讀:
中國文藝評論網
“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號
“藝評中國”新華號